在济南九中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是校园里最早迎接晨曦的人,也是灯火中最后告别教室的身影;是学生成长的“心灵摆渡人”,更是家校共育的坚实桥梁。他们秉承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赤诚初心;他们致力于在最贴近学生成长的地方,点亮“日常的深处”,在无私的坚守中去唤醒、托举、赋能、成就一个个生命个体和优秀班集体。今天为大家带来治班故事的是李珺老师。
作为一名班主任,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,我深刻领悟到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,是一段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旅程。我的治班之道,便围绕着如何用心守护每一个孩子、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态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。
缘起:特别的缘分与责任
这届学生对我来说意义非凡,他们与我女儿同龄。看着他们,就仿佛看到女儿成长中的模样,这让我对这届学生而言,不仅是老师,更像是朋友,甚至是妈妈。这种特殊的身份,让我对他们多了一份理解与感同身受。我深知这个年龄段孩子内心的渴望与迷茫,也明白他们成长道路上会遇到的种种挑战。所以,我带着一份别样的责任与温情,开启了与他们相伴的时光。与孩子们见面的第一天,仪式感拉满。我请毕业的学生帮忙精心布置教室,营造“九班就是我家”的氛围。开学前,我特意定制了九班专属书签作为开学初的见面礼,并亲自设计了书签上的文字和图片。竹子象征坚韧不拔、太阳花寓意向阳而生,而我最喜欢的铃兰花,其花语是:return of happiness.——都是我喜欢的元素。我希望孩子们能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带着坚韧不拔的品质,心怀阳光和希望,最终收获成长的美好。给“孩子们的一封家书”也是见面礼,我在信中写道:老班会将每一个“你”视为生命中美丽的缘分,将以倍加珍惜的态度接纳你、喜欢你、信任你、欣赏你、成全你;我还写道:既然选择了高中生活,请你坚持;为了你的梦想,请你坚持。我会陪伴你,帮助你,督促你,不留情面的鞭策你,与你一起昂首走过咱们共同的三年。这封质朴的信,即有欢迎、鼓励,有鞭策。也是我对我们共同的高中三年学习生活最真挚的承诺和期待。

担当多重角色,助力学生成长
在班级管理中,我努力扮演着亦师亦友亦母的多重角色。作为老师,我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,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。然而,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中年人我更希望成为年青学生的朋友。我陪他们一起跑步、打球、跳舞,大汗淋淋,心情舒畅;我倾听他们的心声,了解他们喜欢的音乐、电影和书籍,明星八卦、热门话题,我也会毫不保留的分享我上学时喜欢的灌篮高手、美剧,彼此走近,真诚交流。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我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,帮助他们树立信心,勇敢面对挑战。
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,我还不自觉地扮演起了 “妈妈” 的角色。这种亦师亦友亦母的多重角色,让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,他们信任我,愿意向我倾诉内心的秘密;他们尊重我,认真听取我的教导;他们依赖我,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我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,明白了他们的需求和困惑,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。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案例,主人公叫明明,是位真诚、善良,才华横溢小姑娘,她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可惜的是这个小姑娘从小学开始就患上了抑郁症,反反复复治疗却一直没有痊愈。这对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,她无法长时间专注的学习、她有时会崩溃大哭,会突然冲出教室,会不认识我和周围的同学。对于这个孩子,我是担心的,焦虑的,无奈的,也是心疼的。这是我做班主任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。怎么办?单靠我一己之力吗?我也没有三头六臂啊!于是,在一次班会中,我坦诚不公的向班里同学说明了明明的情况,希望大家能接纳她,包容她、帮助她、关注她,因为明明是我们班不可缺少的一员。在座位安置上,我特意把她放到了第一排,并且找了几个活泼开朗的姑娘,轮流做她的同桌,随时关注她,保护她,更重要的是陪伴她,让她有存在感,归属感。同时,我也把明明的情况告知了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,请他们对明明多一份理解和关注。那我做什么呢?陪聊,当明明情绪不好时,我就陪她聊天,耐心的陪她说话,不敷衍,认真听她的倾诉……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有抑郁症的孩子,我知道了她的痛苦、无奈、挣扎,也知道了她是多么渴望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有稳定的情绪和精神状态。学考结束后,明明基本就很少来学校了,跟家长建议走综评,孩子很争气,顺利被报考院校录取。作为老班,我没有能力去治愈她,我只是希望我的常常帮助、总是安慰能给她日后的生活带来一丝温暖和明媚。

关注个体成长,见证蜕变奇迹
哪个班没有几个“心腹大患”呢?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,小乐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。2019 级高二分班时,小乐走进了我的班级。他身形消瘦,眼睛小小的却满是倔强与不服气,仿佛周身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。刚到班级不久,他的种种表现就引起了我的关注。迟到成常态,上课昏昏欲睡,脾气暴躁,一点就着。后来,通过与他的妈妈沟通,我了解到他爸爸曾因一些变故导致他性格变化。我深知,这个小孩儿急需我的帮助,只有让他有存在感、价值感,觉得生活有意义,他的生活才能明媚,内心才能有阳光。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就时不常地转班,每次都很有耐心地提醒小乐,坐起来,打起精神,不急不躁,温柔有力量。每次提醒,小乐马上会有反应,哪怕睡得睡眼惺忪也会马上坐起来。抓住这一个点,我就在班会中表扬他,悄悄地用了一张照片做背景,他坐在草坪上,望着远方出神。我就说这个男孩挺让我感动的,虽然他有时脾气有点倔强,但他懂事,知道老师的用心,每次提醒,马上有反应,没有不耐烦。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,这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。其实,只表扬这一次也是不够的,还是需要反复提醒,反复肯定。高三,我让他担任生物课代表,有机会为同学们服务,跟老师交流,这样他就会有存在感、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,能感受到尊重、平等和信任。后来他参加全国生物竞赛,获得省二等奖,我真心为这个小孩儿骄傲自豪。教育也是一种持续的互助,我教英语,但是上高中时数学还蛮好。我就用我仅存的数学记忆,跟小乐一起做几何证明题,跟他一起探讨。小乐喜欢读书,我就经常让他跟我分享读书感悟。他有一次就跟我说:老师,人的头脑很有创造力,能将所见的转化成思潮,透过笔尖流露在纸上,就像是砂糖变成彩色的棉花糖一样神奇。他喜欢读书,给我女儿推荐书,也跟高一新生推荐图书:《月亮与六便士》、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。我问他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,他说,很有教育意义,传递了一些好品质:比如宽容、勇敢。世界上有很多与我们相异的事物,要宽容地接受。还有,世界上有些事情或许成功的可能性很小,但我们要有不放弃的勇气,要积极地面对。
看到小乐给我打出这些文字,我内心是感动和满足的。他在学着接纳自己,接受身边的人和事,以平和的、乐观的心态看待这一切。他变得温暖、柔和、宽容、有力,他在一步一步摸索着走自己的路,虽然道阻且长,但行则将至,未来可期。

未来展望
回顾我的治班历程,我始终坚信,教育是一场充满爱与责任的修行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秉持着这份初心,用爱与智慧,为学生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,让他们在温暖的班级大家庭中茁壮成长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在全面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的新征程中,正是这些优秀的老班们以平凡铸就非凡,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教育的温度。感谢他们用晨光与星辉编织成守护的经纬,以万千匠心托举青春梦想。春山可望,山河远阔,终见满树桃李笑答春风。